汪娟代表:
您《关于解决好海口市教师编制的建议》(第552159号)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有关问题函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本着“以教育发展需求为导向”进行资源整合、加大投入、挖掘潜力、创新思路,举全市之力办好教育,着重解决学位紧缺的问题。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放开,在我市居住和生活的适龄少儿也逐渐增加,虽然这两年都在改扩建幼儿园和中小学学校,但仍然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入学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大幅增加,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接收的非本市户籍学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并且大部分集中在城区公办学校。二是为缓解城区公办学校学位压力,我市已经启动第二轮7所学校改扩建项目,预计“十三五”期间将增加3.5万个学位,但随之而来的教职工编制问题将成为瓶颈问题。三是省编委下达的教职工编制,我市、区两级编委都能在第一时间按照核编标准进行测算并下达到学校。市本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部下达各校使用,没有预留编制,仅有105名机动编由市编委办和市教育局共同掌握,目前已使用72名机动编,剩下33名机动编。新建海景学校、北师大海口附中今年9月将投入使用,这势必加剧教职工编制紧缺。这些问题都一定程度地影响到教师队伍建设,从而制约我市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一、关于适度改革现行的编制管理体制,将部分管理权限适当下放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
我市现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都是严格按照省编委提出的“省级核定、市县分配、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基本原则,由市、区两级教育部门根据各校的学生数、班额、设备配置等因素进行测算并报同级编办审核后报市编委同意下达的。市级只核定各区教职工编制总额,由各区机构编制部门商区教育部门具体核定区属各校教职工编制数。在这过程中机构编制部门会充分考虑和尊重教育部门的意见,提升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地位。由于省编委核定我市的教职工编制总额,与各校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学校、教育部门对编制的管理认识产生误解。
此外,编委办在核定各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时,都会划定一定比例的机动编制数,设置机动编制就是为了让教育部门在配备各校教师时可以相对自主调配教师资源,增加了教育部门对教师编制的自主权,同时,也是为改扩建的学校增编留有余地。
二、关于建立编制动态管理制度,盘活用好编制的建议
按照省编委要求,全省教职工编制实行“三年一核”对各市县总量核定。我市市、区两级机构编制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年来一直保持密切沟通协调,加强对教职工编制的总量管理,思考多种方式方法统筹管理机动编制和各学校的空编,盘活资源,充分发挥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使用效益,着力解决部分城区学校缺编制和大班额问题。近几年,我市机构编制部门也多次与市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沟通,由教育部门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职工编制进行微调并报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推进中。
三、关于结合海口实际尽快重新核定编制的建议
日前,省编委已经重新核定全省各市县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琼编〔2017〕19号)和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琼编〔2017〕21号)。按照省编委2个文件要求,此次调整,需在我市事业编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内部调剂631名编制给中小学教职工,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则新增加了118名。目前,我市机构编制部门正在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密切协商,抓紧核定,拟从我市预留的卫生系统事业编制中调剂出631名用于增加市、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正在拟定方案报近期的市编委会议研究审议,争取6月底前将编制下达给市属中小学校和各区组织实施。
下一步,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市现有教职工编制资源,市机构编制部门计划与市教育部门学习借鉴山东等外省市好的做法,探索按学科核定教职工编制等管理方式,最大程度盘活资源,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海口作为省会城市,承担着为全省做贡献的许多功能,特别是教育和医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务工人员急剧增加,给我市城市发展和管理带来更大压力和挑战。近年,我市不断引进先进理念,研究各种政策和对策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发展,通过改革创新来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市委、市政府也在大力引导和激励社会办学,在优先满足义务教育的前提下,通过社会办学弥补公办教育资源的不足。同时,我市积极建议省编办在核定教职工编制时加强与省教育厅协调,加大对海口的支持力度。
海口市人民政府
2017年6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联系人:黄武群,电话:6872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