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首个全民公益日首场活动——志愿者与听障儿童共享快乐
去年我市通过的《海口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深入开展全民公益活动的决定》,明确每年3月份的第一个周日为全民公益日。今年3月5日,将迎来我市首个全民公益日,我市将在骑楼老街举行全民公益日盛大启动仪式。打造志愿海口、公益海口、文明海口,创建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是我市举办全民公益日的初衷和目的。为了迎接我市首个全民公益日,海口日报今起推出“益起向善·全民公益——海口首个全民公益日”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这是爱心,对不对?”今年8岁的小泓(化名)用两只小手比了个爱心,望着志愿者张杰红色志愿马甲上的图标问道。
“对啊,这是爱心。”张杰笑了笑,蹲下来轻轻抚摸了一下他的小脸蛋,“小泓好聪明呀。”
3月2日下午,类似的温馨场景在海口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内的惠康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不断上演。当天,市残联开展“关爱聋儿 走进聋儿康复机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走进该康复机构,看望那里的听障儿童,并陪伴他们度过一个难忘、开心又有意义的下午。据悉,这是我市首个全民公益日的首场活动,也是市残联“全国爱耳日”系列宣传活动之一。
当天下午3时许,在康复中心老师们的指导下,志愿者们开始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在太阳班,小泓拉着志愿者张杰的手,或是玩游戏,或是念诗歌,脸上始终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去年,刚到康复中心的小泓还很皮,不会说话。经过半年的训练,小泓现在已经能发好些音,与人也开始有了正常的交流。“康复周期一般两到三年,孩子们会经历从被动学话,到主动说话,再到主动提问的过程。”太阳班的刘文文老师介绍。
“他们的天真和乐观让我很感动。”志愿者张杰说,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神情、动作,看到他们对每一件事的专注,她觉得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尤其是他们那种乐观、快乐的心情,很容易感染他人,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也觉得非常快乐。”
据了解,3至6岁是儿童听觉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听障儿童在这一时期,通过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加以科学的语言康复训练,不需要掌握手语,大部分都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生活。
康复中心的李海洋老师介绍,中心现有30多位像小泓这样听力有障碍的孩子,经过训练,听力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我们通过灵活多样、游戏性、生活性、趣味性强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孩子们学习发声,提高语言能力,让他们早日回归正常社会。”
当天,市残联还组织志愿者走进秀英区佰佳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万福聋儿语训中心等康复机构,慰问听障儿童,并送去生活慰问品。
“他们跟普通孩子一样聪明、活泼,但长期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使得他们不擅于交流,逐渐落在了其他孩子后面。”志愿者吴迪表示,听障孩子们需要和正常小朋友一样,与外界沟通、交流,展示自己,更需要社会的关爱。
近年来,海口市残联秉承“康复一个,幸福一个家庭”的理念,狠抓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实施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补贴、听障辅助器具、家长支持性服务等帮扶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许多在训孩子的听障状况。
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周期较长、见效较慢,希望通过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关爱残疾儿童,及早发现、及早干预,让这些听障孩子早日康复,与健全儿童一样生活和学习。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